,我在伊布尔遇见方式了未来的斯坦思维
作者:ivyfanshao.eth | 来源:饭勺放在杯子里
一场思想的碰撞实验
说实话,当我踏入ZuConnect这个临时搭建的"pop-up城市"时,完全没想到会在伊斯坦布尔这座充满历史厚重感的城市里,经历如此震撼的思维革命。这个为期两周的活动,与其说是一场会议,不如说是一次精心设计的社会实验——把300个来自不同国家、不同行业的高素质人才聚集在一起,看看会发生什么样的化学反应。
支付金融视角下的全球图景
我特意从支付金融的角度采访了七位来自世界各地的朋友。其中两位阿根廷和加纳的创业者给我的印象最深——他们最初都做过加密货币钱包,后来不约而同地转向教育培训。有趣的是,当他们描述本国的金融状况时,那种逻辑严密的思维方式简直令人惊叹:从地理政治大背景切入,层层剖析外汇和金融问题,最后给出解决方案。看到他们展示的本地支付工具,比如belo钱包和USSD移动支付,我才真正意识到:原来在资源匮乏的地方,人们总能想出天才般的解决方案。
徒步中的思想盛宴
记得有一次,我们五个来自不同国家的人一起去森林徒步。这群人里有研究生物长寿科技的,有痴迷哲学考古的,还有专注隐私项目的。他们之间的对话简直是一场思想的狂欢——从UFO到51区秘密,从生化技术到复制人,从政治到鲍勃·迪伦,话题跳跃得让人眼花缭乱。最令我震惊的是,车里三个人根本没开数据流量,却能一整天不看手机。那天我也尝试着克制刷手机的冲动,结果手机电量还剩70%,这在平时简直是天方夜谭。
全球化的思维碰撞
另一次让我大开眼界的是一个全球化工作坊,讨论如何为埃塞俄比亚、阿根廷和土耳其开发合适的加密产品。房间里的人来自中东、非洲、拉美、东欧...简直是个小型联合国。最让我自愧不如的是,他们能在不了解全部背景的情况下,依然能自信地表达观点,展开辩论。而我发现自己总是在脑中准备"腹稿",无法即兴对话。比如当加纳的朋友说"非洲人民不在乎民主,只在乎基本生活质量"时,立即引发了热烈讨论,而我却只能做个沉默的听众。
意料之外的商业启示
讨论"成功产品案例"时,Binance意外成为了焦点。来自发展中国家的参与者们纷纷赞赏它在本地化方面的努力:在阿根廷,它贩卖的是"白天当老师,晚上做交易"的梦想;在尼日利亚,它解决的是疫情后的资金自由问题。他们说:"人们不在乎自我托管,他们只在乎如何轻松跨境转账。"这个观点让我深思——我们华语圈对Binance的研究实在太少了,也许是因为"母语歧视",把它当成了"自家产品"而忽视了它的成功之道。
规训与解放
这次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"规训"的力量。在常规社会中,我们总是活在别人的期待里。而当身处ZuConnect这样包容多元的社区时,那块压在身上的"规训之石"似乎被搬开了,人们敢做平时不敢做的事,甚至能找到一群志同道合的"疯子"一起疯。这种自由生长的感觉,正是实验性社区最珍贵的价值。
写作与思考
从Gary和Chance那里,我学到了用写作来梳理思维的方法。把模糊的想法转化为清晰的文字,这个过程本身就是一种思维训练。这让我想起1872年成立的波西米亚俱乐部——那些精英们在森林里的秘密聚会。ZuConnect的筛选机制确实引发争议:高素质社区必然伴随高准入门槛,但这样会不会背离开放性的初衷?也许我们需要不同类型的pop-up城市,各自探索这条光谱上的不同位置。
回望这段经历,我才真正明白:ZuConnect最珍贵的不是具体讨论了什么,而是它让我看到了思维方式变革的可能。在这个信息爆炸却思维同质的时代,能遇见这样一群"不一样思考"的人,何其幸运。
本文地址:http://o4v6.8kkf.com/html/086f3599878.html
版权声明
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,不代表本站立场。
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,未经许可,不得转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