金融A能变革香港新赛道否带覆性来颠
谈起香港RWA这个话题,我觉得有必要先澄清两个基本认知。首先,我们讨论的是在监管框架内、由持牌交易所运作的合规虚拟资产产品。我知道很多区块链原教旨主义者崇尚去中心化理念,但今天我们暂且把那些争论放一边。其次,RWA本质上是个双向奔赴的金融创新——加密圈想吸引传统大资金入场,传统机构则在寻找数字金融的新机遇。这不正是金融进化的常态吗?
RWA的资产版图
说到真实世界资产(RWA),我们不妨打开华尔街的资产清单看看。2020年的全球市场数据显示:白银439亿美元、黄金10.9万亿美元、股票89.5万亿美元...最惊人的是金融衍生品,规模高达558.5万亿至1000万亿美元!相比之下,整个加密市场还像个蹒跚学步的孩子。
记得去年拜访一位华尔街老友时,他半开玩笑地说:"你们加密圈整天喊'颠覆传统金融',知道我们每天经手的债券规模有多大吗?"这话虽然刺耳,但确实点出了现实。不过话说回来,正是这种体量差距,才让RWA显得如此诱人——把哪怕一小部分传统资产引入链上,都足以让加密市场发生质变。
新旧金融的碰撞与融合
RWA最有趣的地方在于它像个"混血儿"。对加密圈来说,这是通向传统金融的桥梁;对传统机构而言,则可以把分布式账本技术视为"升级版的证券登记系统"。我在香港参加某投行闭门会时,有个精妙的比喻:"RWA就像给老银行家喝的区块链咖啡——保留了熟悉的金融风味,又加入了新技术提神。"
香港监管层的态度也很有意思。最初他们只提STO(证券型代币),后来赶上DeFi热潮才改用RWA这个概念。但本质上,在香港现行法规下,RWA就是STO的升级版,这点从业者必须心中有数。
资金流向的深层逻辑
为什么RWA突然火了?我觉得要从FTX暴雷说起。那次事件就像一盆冰水,浇灭了新钱涌入加密市场的热情。如今美联储持续加息,老钱们只认准一个真理:现金为王。看看现在的美债收益率就知道了——10年期3.9%,1年期5.4%,这简直是在用利率喊话:"别谈什么长期投资,先把眼前收益拿到手!"
这让我想起巴菲特最近的投资动向。这位93岁的投资大师专程飞往日本收购消费类资产,为什么?因为这类资产现金流稳定,就像会下金蛋的鹅。相比之下,纯加密资产至今还很难产生稳定的经营性现金流,这也是RWA受宠的关键原因。
机构市场的破局之道
说实话,现在香港持牌交易所的日子不好过。以HashKey为例,日交易量长期在50-60个比特币徘徊,周末更是惨淡。这背后反映出一个残酷现实:没有机构资金撑腰,交易所很难做大。
我在《资产通证化》书中详细分析过,RWA要成功必须建立完整的机构生态。这就像盖大楼,需要投行打地基、资管公司搭框架、做市商搞装修。目前香港9号牌资管公司才12家,这个数字实在令人担忧。没有足够的专业玩家,市场怎么可能活跃起来?
未来赛道的想象空间
谈到RWA资产选择,美债固然稳妥,但终究缺乏想象力。我特别看好几类新兴资产:AI算力、新能源、碳积分...这些领域就像20年前的互联网,充满变数也蕴含巨大机遇。记得有次和硅谷风投闲聊,他说:"评估AI公司用传统估值模型?那就像用算盘计算量子计算机的性能。"
香港在这方面其实优势明显。作为连接内地与海外的超级枢纽,我们完全可以把大湾区的新能源项目、长三角的AI企业,通过RWA产品介绍给全球资本。这种"数字丝绸之路"的构想,或许才是香港金融的未来。
写在最后
每次站在中环的天桥上,看着维港两岸的璀璨灯火,我都在想:这座城市经历过无数金融风暴,但每次都能涅槃重生。RWA或许不是万能药,但它确实为香港提供了转型的新可能。在这个变革的时代,最危险的不是犯错,而是错过。
正如我常对团队说的:金融创新的魅力,就在于把不可能变成可能。香港RWA的征程才刚刚开始,让我们拭目以待。
(责任编辑:钱包)
-
Chainlink(LINK)蓄势待发:蛰伏数月后或将迎来300%暴涨
大家好,今天想和大家聊聊最近热度飙升的Chainlink(LINK)。作为一个长期关注DeFi领域的老韭菜,我不得不说LINK最近的走势确实让人眼前一亮。最近一周LINK的表现堪称惊艳。24小时交易量直接翻了个倍,冲到1.9亿美元,这个数据在熊市里算是相当亮眼了。价格方面也是稳中有升,6.59美元这个点位对比前几个月可是让不少投资者松了口气。说实话,能在当前市场环境下保持这样的增长势头,LINK确... ...[详细]
-
作为一名在金融科技领域摸爬滚打多年的从业者,最近看到CIMG与FLock的合作案例让我眼前一亮。这不禁让我想起2017年那些只会囤币的企业,如今终于开始学会"玩币"了。就像当年互联网泡沫后企业才真正找到网络经济的价值一样,币股融合正在经历从"收藏"到"使用"的质变。囤币时代:数字资产的双刃剑记得2021年特斯拉高调宣布持有比特币时,市场一片欢呼。但好景不长,随着熊市来临,那些跟风囤币的企业纷纷被打... ...[详细]
-
最近在加密圈里,BitMine这家公司的操作简直让人叹为观止。说真的,我从业这么多年,很少见到这么教科书式的资本游戏。短短几个月时间,他们就完成了从传统企业到数字资产巨头的华丽转身,这速度,这阵仗,活脱脱给传统金融圈上了一课。一场蓄谋已久的资本行动记得那天是2025年6月底,BitMine突然放了个大招。先是宣布要搞2.5亿美元的私募,接着更劲爆的是把Fundstrat的创始人Tom Lee请来当... ...[详细]
-
每到财报季,看着那些数字游戏真是让人眼花缭乱。不过说实话,我更喜欢琢磨投资大佬们闲聊时透露的只言片语,那里往往藏着真金白银。最近巴菲特又动了苹果的奶酪,顺带还买了家叫联合医保的"小公司"(虽然市值上千亿),这操作让不少财经写手又开始脑补大戏了。说实话,看到某些分析文章说"巴菲特察觉苹果危机"时,我都气笑了。要是真觉得苹果要完,老爷子早就清仓跑路了,哪会像现在这样还留着上千亿的仓位?这让我想起去年段... ...[详细]
-
说实话,我第一次看到BMNR这种资本运作模式时,简直被它的"精妙"设计惊呆了。但作为一个在金融圈摸爬滚打多年的老手,我深知天上不会掉馅饼,这种看似完美的循环背后必定藏着某种"魔术手法"。今天,我就带大家拆解这个魔术的机关。1. 一个简单的资本游戏想象一下,BMNR就像个装满ETH的钱袋子。假设最初这个袋子里有100亿美元的ETH,市场给它110亿美元的估值(多出来的10亿是投资者对未来增长的期待)... ...[详细]
-
看着比特币又一次创下历史新高,我不禁想起2017年那个疯狂的牛市。记得那时我在咖啡馆里盯着手机屏幕,手指发抖地按下买入键,那种既兴奋又忐忑的心情至今难忘。加密市场就像个永远充满惊喜的盲盒,你永远不知道下一秒会开出什么。比特币:强者恒强比特币这次突破真是让人叹为观止。124500美元!这个数字放在三年前简直是天方夜谭。现在的走势让我想起2020年底那次突破,当时很多人也在观望,结果错失了最好的入场时... ...[详细]
-
Web3.0市场异动:美国政府悄然增持以太坊,DeFi生态持续扩张
今天的加密市场可谓是暗流涌动。美国政府又悄无声息地往自己的数字钱包里添了62枚以太坊,这让我不禁思考:这些机构投资者到底在下一盘怎样的棋?要知道,他们现在持有的60,027枚以太坊价值已经高达2.58亿美元了,这可不是个小数目啊。DeFi市场大盘点最近DeFi市场表现相当亮眼,总市值突破了1600亿美元大关。我注意到一个有趣的现象:过去24小时去中心化交易所的交易量达到了78.45亿美元,这说明市... ...[详细]
-
市场又一次给我们上了生动的一课。就在昨天,比特币在触及MA120均线时,我嗅到了熟悉的抄底气息。果然不出所料,今天的反弹已经初步勾勒出底部形态的轮廓。这就像是在风暴中看到灯塔的光芒,虽然还需要等待确认,但已经让人看到了希望。还记得我昨天在文章中提到的策略吗?109500附近做多,109000补仓,108500止损。这个看似简单的短线操作,最终带来了1969刀的收益。市场就是这样,有时候不需要太多花... ...[详细]
-
天啊!昨晚比特币这波行情简直不要太给力!我们团队的多单策略完美捕捉到700点的涨幅,这个数字说出来我自己都有点激动。说真的,在这个市场摸爬滚打这么多年,能遇到这样酣畅淋漓的行情实属难得。三连胜交易全记录第一单简直堪称教科书级别的操作!在25787这个完美的低点进场,精准止盈在26200,413个点的利润就这么稳稳收入囊中。我还记得当时盯着盘面时那种心跳加速的感觉,看着K线一点一点往预期方向走,那种... ...[详细]
-
八月的吉隆坡阳光灿烂,但比阳光更炽热的,是刚落下帷幕的马来西亚区块链周(MYBW)。这场第二届盛会简直就像一场科技版的"嘉年华"——来自92个国家的6834名区块链爱好者把吉隆坡世贸中心变成了数字革命的"迪斯尼乐园"。不只是开会,而是立flag作为主办方Lydian Labs的联合创始人,Noelle Lee在闭幕致辞中激动地说:"我们不是在办一场普通会议,而是在向全世界宣告——马来西亚要当区块链... ...[详细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