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现在的位置是:论坛 >>正文
投资机会寨币这种值注比特币震些潜荡下的山得关力币
论坛3人已围观
简介最近比特币市场可谓是惊心动魄,价格像坐过山车一样跌宕起伏。先是跌破25,000美元这个重要心理关口,随后又快速反弹至26,567美元。作为一个在币圈摸爬滚打多年的老韭菜,我观察到这种走势通常意味着市场正在寻找方向。尤其值得注意的是,27,000美元附近好像有大量抛压,每次价格接近这个位置就被打下来。关注这些潜力山寨币最近FTX破产清算的消息闹得沸沸扬扬,其中涉及价值34亿美元的加密货币,包括超过1... ...
最近比特币市场可谓是惊心动魄,价格像坐过山车一样跌宕起伏。先是跌破25,000美元这个重要心理关口,随后又快速反弹至26,567美元。作为一个在币圈摸爬滚打多年的老韭菜,我观察到这种走势通常意味着市场正在寻找方向。尤其值得注意的是,27,000美元附近好像有大量抛压,每次价格接近这个位置就被打下来。
关注这些潜力山寨币
最近FTX破产清算的消息闹得沸沸扬扬,其中涉及价值34亿美元的加密货币,包括超过10亿美元的Solana(SOL)。不过根据我的经验,市场往往会"买谣言卖事实"。虽然消息一出SOL价格承压,但要知道大部分SOL要到2028年才会解锁,实际抛压可能没想象的那么大。这就好像2018年门头沟事件,当时大家都以为要崩盘,结果后来证明是个绝佳的买入机会。
DYDX这个项目特别有意思。他们即将在12月迎来大规模代币解锁,按理说这通常是个利空消息。但别忘了,DYDX团队向来擅长在关键时刻放出利好。他们即将推出的V4版本就像个烟雾弹,我猜测到时候肯定会配合某些重磅消息来对冲抛压。这就好比股市里的"利好出尽就是利空,利空出尽就是利好"。
被忽视的潜在风险
说起Polkadot(DOT),真是让人唏嘘。记得2021年那会儿,DOT可是风光无限,25美元的价格让多少人趋之若鹜。如今跌到4美元,10月底还有大量代币解锁,但大家都在讨论FTX,很少有人注意到这个潜在的"地雷"。我建议做空的朋友可以考虑关注这个标的,毕竟4美元到25美元的套牢盘可不是小数目。
最近Telegram BOT概念火了一把,但BANANA这个项目刚上线就翻车了。这让我想起了2017年的ICO热潮,当时也是各种项目鱼龙混杂。相比之下,UNIBOT就显得靠谱多了,不仅有实际应用场景,还能给持有者带来交易手续费分成。从本周五开始,持有者就能拿到2%的交易分红,这种实实在在的收益总比那些虚无缥缈的概念强。
值得期待的项目
Frax Share(FXS)是我长期看好的项目之一。他们即将推出的V3版本要把现实世界资产(RWA)引入链上,这让我想起了MakerDAO早期的创新精神。另外frxETH V2版本要建立借贷市场,这可是个大利好。记得去年LSD赛道爆发时的盛况吗?FXS很可能会成为下一个热点。
最后说说Cosmos(ATOM),他们即将上线的流动性质押模块(LSM)可以说是久旱逢甘霖。这相当于给整个生态注入了流动性活水,我预计接下来Cosmos生态的DeFi项目会迎来一波爆发。就像央行放水会带动股市上涨一样,ATOM的流动性释放将会惠及整个生态。
投资加密货币就像在暴风雨中航行,既要把握风向,也要警惕暗礁。以上这些项目各有特点,有的适合短线操作,有的适合长期布局。记住,投资要理性,不要被FOMO情绪左右。如果觉得这篇文章有帮助,欢迎关注我,后续会分享更多深度分析。也欢迎在评论区交流你的投资心得,让我们一起在加密世界里寻找机会!
Tags:
相关文章
当投资大佬找上门:我们如何在加密世界识破骗局
论坛说实话,这两年我们团队见证了一家创业公司的成长奇迹 - 两年时间,2000万美元营收,完全靠自力更生。直到最近他们才开始接触风投,我作为顾问全程参与了这个过程。在加密行业摸爬滚打多年,我想分享一个惊心动魄的"投资骗局"经历。一场精心设计的投资骗局记得那天,邮箱里突然出现一封来自"YZi Labs"(号称币安旗下风投)的邮件。联系人自称Dana H,LinkedIn资料看起来很专业,说是对项目很感兴... ...
【论坛】
阅读更多比特币暴涨启示录:当数字黄金遇上金融新纪元
论坛作为一位长期关注加密市场的观察者,我不得不承认,2023年比特币的表现确实让人眼前一亮。从年初的阴霾中一路高歌猛进,这个数字黄金已经实现了108%的惊人涨幅,简直是把标普500这样的传统资产远远甩在了身后。机构入场:华尔街爱上数字资产记得去年这个时候,很多传统金融机构还在对加密货币嗤之以鼻。但现在呢?ARK Invest、贝莱德这些金融巨鳄纷纷开始布局比特币ETF,这可不是小打小闹。我有个在投行工... ...
【论坛】
阅读更多区块链泡沫破灭后:我们该何去何从?
论坛记得2022年初,我就像个固执的老头儿,整天唠叨着"应用创新"的重要性。要知道在此之前,我可是个彻头彻尾的基础设施迷,整天沉迷于扩容方案的技术细节中。现在回想起来,那段转向应用层研究的经历真是耐人寻味。说来好笑,三年过去了,情况竟然没太大变化。市场上充斥着各种L1/L2解决方案,就像开了一家又一家的高速公路公司,但路上跑的车却寥寥无几。这种反差简直让人哭笑不得。更讽刺的是,现在还有无数人在疯狂追捧... ...
【论坛】
阅读更多